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24章 给我看相

江海天的思维,一念之间,仿佛能穿透过去未来,与古代圣贤相呼应。

他好像看到那个与自己一般大小,才十八岁左右,处于青年时期的儒士,正在院中与竹对视,穷尽一切外在的方法去研究竹子。

儒士双目紧锁,全神贯注地在“格竹”,细致考量着竹子的长短、软硬、颜色等性质。

格物致知中的格物,表示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事物,探索它们的本质和规律。

理学中所说的“物有表里精粗,一草一木皆具至理”,彼时的王阳明深以为然,并且愿意亲身实践一番,可惜最后的结果是以失败告终,那条路,根本走不通,把自己给累病倒了。

理学的这句话,只看表面字义,似乎能与庄子所说的“无所不在”类同,至理与大道,亦可算同出而异名。

可惜,理学的那套理论固然不乏闪光点,可实际的研究路线、方法论仍是处于下流,遗毒无穷。

后来,王阳明真正悟道,创立心学,与程朱理学相颉颃。他主张通过对自己、对他人内心的深入探索,存心养性,知行合一,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。

此种说法,又与梵智教的“明心见性”相通。

在某种精神境界上,道、儒、梵智,都有彼此互通之处,以此构成三教合一的基础。

恍惚间,江海天似乎进入了一种深层次的悟道状态,这种状态与平日里的打坐练功截然不同,但依然能让他产生一种精神升华的感觉。

灵台清明,无法无我。

虚空自在,至臻为一。

江海天在食堂坐了快一个小时,直至逼近上课时分,他才从奇特的悟道状态退了出来,拿起书本,朝教室奔去。

一整天下来,他的精神都处于一种高度升华的状态,对课上老师讲的一切知识,都轻松掌握,了然于心。

下午下课后,他拿起手机一看,发现阿蛮发来了几条消息,大意是说她最近几日有事,不在帝都,不过仍是再三提醒,要他小心那个满嘴胡言的牛鼻子臭道士。

江海天笑了笑,不置可否。

他吃过晚饭,在校园中漫步,践行着饭后百步走的道理,知行合一。

不知不觉中,他走到校门口,又发现马路对面,冒出了一个算命看相的摊子,一个老熟人的面貌露了出来,正是北教的苍狗道人。

他此时周围环绕着一群人,都在找他看相。

江海天与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