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58章 外道二仙(脉停息住)

梵智教的禅定,其实来源于身毒国梵教。

世尊出家后、成道前,离开王宫,最先问道的外道仙人,正是阿罗逻迦蓝,此仙人据称为断除生死而出家持戒,行事谦卑忍辱,道德超然,已证得无所有处定。

世尊听过他的贤者之名,仙人之号,于是求教于他,希冀获得“解脱之道”,师事之,区区数月,已尽得其精奥,可惜世尊对其理论并不完全赞同,认为依靠此法,难以获得最究竟的解脱。

之后,世尊又去王舍城外阿兰若林中,去求访优陀罗罗摩子(名字有各种译法),拜此仙人为师。此仙据称证得“非想非非想处定”,世尊朝他学习,苦修证悟后,达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的最高境界,可惜依然不满意,于是辞别离去。

后来,世尊自己认为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证得无上正等正觉,智慧大圆满。

那时,他有意去度化阿罗逻迦蓝仙人、优陀罗罗摩子仙人,然而时不我待,两大仙人俱已辞世,令世尊颇感惋惜。

两大仙人在后世,被身毒国梵教视作“数论派”的先驱,而在梵智教和梵苯教中,则亦称之为“外道仙人”。

数论源于《吠陀》,属于梵教正统六派之一。数论思想与瑜伽思想是联合发展的,往往难以分割。《摩诃婆罗多》中的哲学篇章《薄伽梵歌》认为数论与瑜伽并非互不相容,而是一体两面,前者算是智慧瑜伽,后者是有为瑜伽,依然都可以统称瑜伽。

瑜伽禅定的层次,梵教与梵智教的说法大同小异。

有的划分认为是:初禅念住,二禅息住,三禅脉住,四禅寂灭尽定。

还有的说法是:一禅念住,二禅息住,三禅心住,四禅脉住。

即使在道门中,亦是如此。有些门派认为,结成金丹或者道胎元婴时,会出现脉停息住,还有的是认为《胎息经》练到高深境界,自然会掌握这一能力。

不管说法如何,脉停息住,都是一种极高成就,是身体上能客观衡量的高深能力,算是命功方面的一点实际验证。

不同国度和教派的说法哪怕不同,但是既然大家都共同承认了这一点,那就都足以从侧面证明古代人类,前辈高人们的确能修炼出来,不是人类老祖宗吃饱了没事干,专门合起伙来糊弄后世子孙的。

当世之内,亦有其人。

(我指点的赤子道友,刚开始修行时,就出现过“感觉不到呼吸”“胎息”的现象,这是修行过程中,偶尔会出现的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